hg8868皇冠登录

我校开展《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读书分享活动

2023-04-21 作者:sfzx

4月18日,我校教学处利用全体会时间组织开展了《全世界都想上的课》读书分享活动,激发老师们对何为“好课”和“好课”背后原因的思考。

      何为奇迹教室?

      为何桥本武是传奇教师?

      为何他的课是全世界都想上的课?

      该书传递出怎样的教育理念?

历史组的夏昕彤老师从本书标题入手,以问题为引子,向我们娓娓道来她的阅读感悟。虽然《全世界都想上的课》中所介绍的教育背景和环境和我们所处的不同,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夏老师认为与之产生共鸣的重要原因,是本书所传递出的重要理念:教育的原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师生之间的真心相待;教育是一场人与人的共振,是心与心的互通。

第二张.jpg

因此,夏老师从“奇迹教师”的角度出发,以《教育:一场人与人的共振》为标题进行分享。作者以桥本武先生为例,介绍了成为一名恩师的六个条件,分为两个维度来解读:一是于他者,即教师如何影响学生,给学生带来怎样的课堂;二是于自我,即教师自身具备怎样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资源。夏老师从第一个维度,引出了两位语文老师的分享内容。

伍瑞雯老师和马佳君老师从“奇迹课堂”的角度出发,结合语文组教学实践案例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思考。

首先,伍老师从“兴趣”一词说起,介绍了桥本武老师教学的几个实例,指出桥本武老师的课堂以“兴趣”为支点、重在引导学生体验。

围绕着“兴趣”,伍老师结合杜威“从做中学”的观点和新课标“素养导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核心理念,谈到在“素养导向”的教育背景之下,要在课堂中创造让学生亲自探索、体验和表现的情境与活动,使学生获得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伍老师着重分享了初二语文备课组车秋虹老师和田婉莹老师设计的《桃花源记》、董越老师设计的《核舟记》跨学科实践案例,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综合素养。最后,伍老师用桥本武老师的一句话结束本次分享——与其灌输注入,不如引泉自出。教师的设计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学习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第四张.jpg

那么,课堂是否只要有趣就够了呢?马佳君老师在阅读桥本武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反思:“我想上怎样的语文课?学生毕业离校后能留下什么?什么样的观念在学生的一生中会不断发展?……”她认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要引导同学们由字词深入到文化、生活的层面,探索一望不可知的内容,让学生们在亲近文字之外,感受文学和文化的魅力。如此,才能转变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形成核心素养。

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桥本武的课历来是“跑题”的,它从一个切口出发,通过一系列台阶式的问题链,由浅入深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度学习。借鉴此思路,马佳君老师分享了她设计的最终版《孙权劝学》,该课例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史书价值,在台阶式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们从文本表层内容的概括、提炼、总结,进步到文本背后内容的思考、探究、拓展。她又结合初一语文组“胜日寻春”活动,生动地说明了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表达和思维发展展现出的能力成长。她指出:慢,就是过程中倾注的热情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马老师总结:教育培养的不是做题家,而是学习者。正如桥本先生的传记标题所说,学习力就是生存力。

第五张.jpg

夏昕彤老师回到本书提到的成为恩师的六个条件,从第二个维度继续分享:桥本武老师使学生收获了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从而走上了自我发展、成人成才的道路。这样的老师对学生的人生影响十分深远,被学生们无限感念。由此来看,教师的自我世界与人格魅力是支撑一名教师站立于教育这个大舞台上,且屹立不倒、阔步前行的真正脊梁。

最后,夏老师引用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的观点,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环境怎样变化,师生之间的生命共振才是教育的魅力所在,后者最打动人的地方,就在于“生命”。因此,教师不是为学生燃尽生命的蜡烛,而是点亮学生心灯的启蒙者。教师的生命成长的境界在于享受双重成长。

第三张.jpg

教学处主任殷寒君作为本次读书分享活动的组织者,做总结时提到,三位老师读出了深度,分享出了阅读本书的多维感受。语文组两位老师从“课”的角度,拓展补充了我校老师们在学科和跨学科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印证本书的核心理念之一——“与其灌输注入,不如引泉而出”;夏昕彤老师的分享则将成为恩师的六个条件分成两个层次,由“课”到“人”,从表象到本质,向我们逐步揭示好课是源于一位充满创造力和个人魅力的教师。

第一张.jpg

三位老师都很热爱阅读,读出了联系。她们在分享过程中提到桥本武老师的传记《学习力就是生存力》、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以及杜威、张华、叶澜等学者教授的观点,旁征博引,打开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也领悟到教育的一些本质主张是共通的。

三位老师还读出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义教阶段新课标已经颁布一年,它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挑战,也孕育着成长契机。让学生创造着长大的课程和教学,呼唤着有创造力的教师。新课标倡导加强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我们从桥本老师所践行的体验式、探究式教学中能得到很多启发。面对“双减”提质增效和素养导向课堂的高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团队已经开始了积极的探索,用精心的设计牵引着学生的好奇心去体验,牵引着学生的思维往更深处去探究。相信我们充满创造和智慧的育人活动,会缔造属于我们的“奇迹教室”,能培养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世界的生存力,我们也一定会成为广大学生心目中的“恩师”。